🎃 簡單說

一年花費個 10-30 分鐘投資+資產配置,就可以穩穩賺。投資 ETF,分散地區,觀察景氣燈號,嚴格遵守紀律投資

🗒️ 用三段話說明這本書的內容

  • 持續買進,一直在市場,才是重點。股市常有不理性的狀況,在你風險承受範圍之內,想辦法『全程參與』

  • 投資市值型 ETF,於一年中不擇時的投資,不會差別非常大;但反觀投資債券,雖然穩定但會跟著通膨縮水。早期台灣股市屬於淺碟型不適合阿甘投資,但現在可搭配美股混搭(美股常抱,台股價差)

  • 資產配置,債的現金流可在股市陷入熊市時,給予你安心睡覺的保證。不需要過於頻繁的資產平衡,可以每半年一次即可。調整是讓資產的各部位回到你設定的比例,

❓ 為什麼選擇這本書

從 youtuber 知道這本書,現場翻閱覺得內容還蠻有趣的,講述實際的退休後的現金流。

💡 這本書為我帶來什麼改變

Discover

看到了早期的數據證明,了解現在的路線可以再調整得更好

抓住鐘擺,股市有高點有低點,個股甚至有下市的可能,但潛伏在即將爆起的股票,就是投資的樂趣

研究說,單筆 all in,比找低點或是定期定額來的報酬率高,但定期定額有時對心態比較舒服

❤️ 喜歡的句子

  • 持續買進,一直在市場,才是重點

  • 「最好的式是在你風險承受範圍之內,想辦法『全程參與』」

  • 銀行定存是假安全:本金不波動不是安全

  • 用 ETF 降低投資風險:個股分析操作,是連專家都未必能駕馭好的工作。藉由 ETF,可以節省時間成本、避免昂貴學費(投資經驗)、大幅提高成功機率

  • 盡早投資,股市短期是震湯。在能承受風險時,大量投資

  • 資產配置分散風險,同時讓你好睡

  • 景氣對策分數可協助決定買點

📝 筆記與反思

滿滿的被教育感

不是很喜歡說「如果沒有當初的那個失敗,他一定不會像現在這樣成功」。我覺得永遠沒辦法去說因為當初某個決定,才導致怎樣怎樣的結果。因為你永遠都無法回到當初那個點,去做不一樣的決定。

目前美國還是主要的市場,大家都要跟隨,不過一樣散佈風險,仍舊是重點。

不過目前正二,槓桿型 ETF 當紅中,搭配使用,在風險承受許可中強化累積的速度

台灣還是以股息穩定現金流為主,但整體上還是偏慢。有看到一個說法:「資產累積靠市值型,高資產後可拿本金在高股息,再質押投質正二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