🎃 簡單說
樂趣的重要性,好奇心、社交和沉浸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樂趣磁鐵,找到它們,然後隨著放空去享受他們,就像爵士的 JAM 一樣。
保有自己足夠的時刻給樂趣,而非單純被動的娛樂與持續推進的工作,設立界限保護自己,給予自己寧靜和開放,去感受,去體驗,察覺到自己的情緒。
🗒️ 用三段話說明這本書的內容
真正的樂趣 = 有趣的靈魂 x 社交連結 x 心流狀態
即興發揮:停止批判與審查,享受在當下,帶點好奇,嘗試些小叛逆。回絕干擾人事物,找到 SPARK
保有自己的空間,溫柔關懷他人,知道自己在做什麼。克服只是逃避,而不是征服,學著放掉
❓ 為什麼選擇這本書
正在抓何謂 Spark,抓尋自己的熱情
💡 這本書為我帶來什麼改變
Discover
- 雖然早知道尋求熱情,追尋快樂,能帶來很大的能量,但有時心中冒出的念頭,卻沒有勇氣去找。
喜歡書中對於家務的描述,有兩個方向:
付出最多的不一定是執行者,反而是「想到而規畫」的人,更延伸的話,找到問題的人,同時也是真正操心的人
在這之上,書中說應把家務事列為工作,而非慷慨。把所有維持家運作的有形、無形責任及勞動,都給予清楚的定義,並且明確分工。然後定期討論,調整每個人的負責項目
此外,注意力的探討,雖然在這本書不是重點項目,但卻貼近我對「意志力」「自律」的想法,你不應該去克服或是阻止,而該提前思考你不想浪費時間的事,對事情說「不」,建立「不辦清單」,阻止自己,將寶貴的注意力保留給真正重要的事,不論是工作、家務或是 FUN。
「克服」只是閃躲,而不是征服。
最後,書上花了不少篇幅在引導讀者,找到屬於你的樂趣磁鐵,更期待你建立樂趣遊樂場。現在都市的休閒都過以被動,有時候甚至不是休閒,而是被演算法餵養,陷入多巴胺的毒藥
Todo
時常的即興發揮
為自己的樂趣保留空間,並且拒絕干擾你樂趣的人
專注在一件事情上面,並且嘗試多與他人一起
❤️ 喜歡的句子
沉浸在當下,對所有發生事即時反應。感受真正的樂趣,會不再評斷自己或他人,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開放且有趣的精神
另一個人會說「只要你跟我講,我就會去做了」,但實際上最多精神負擔的人,是實際上去「想到且規劃」的人
📂 我聯想到的書籍
《人脈複利》:講述認識自己,並保持真誠開闊的心去對待,自然就會陸續
《我工作,我沒有不開心》工作開心,生活開心,身體健康:資訊時代的工作,過多的資訊都是惱人的,適當的拒絕屏蔽,找回自己的空間,注意力是你最重要的資源
《你的人生,他們六個說了算!決定你一生的六種物質》:多巴胺=有趣的靈魂,催產素=社交連結,血清素/多巴胺=心流狀態。別讓速效多巴胺奪走你的人生,享樂不是真正的快樂,找到屬於自己的喜悅與和諧
《情緒靈敏力》:給情緒與自己一個空間,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觀,那才是真正的有意義
📝 筆記
真正的樂趣
真正樂趣帶來的快樂,讓我們找回自己,無需過多的外在,還可以脫離被動模式
書本《邁向園滿:掌握幸福的科學方法&練習》提到心盛具有五項基本要素:
正向情緒
專注當下
正向人際關係
生命意義
正向成就感
越是經常體驗到,達到心盛的機會就越大
真正的樂趣 = 有趣的靈魂 x 社交連結 x 心流狀態
這感覺有趣嗎?能不能創造趣味、與他人連結並進入心流?是否會幫助我達成心盛?
答案必須是肯定的,我才會考慮參加。
有趣的靈魂:輕鬆、自由的心態,可以單純為了做一件事情去付諸行動而不計較結果。只有覺得有趣就去做,跟著 Spark
社交連結:與某人某事共同度過特別的體驗,能自在地表現自己
利用時間最佳的方式
- 心流狀態:全神貫注於當下的情境,沒有任何的批評與不安,忘卻時間的流逝
興趣 / 嗜好 / 熱情
興趣是我們喜歡學習的事情 (ex. 學習韓文)
嗜好則是我們喜歡去做的活動 (ex. 每週日早上看運動比賽)
熱情則是帶來更多的能量,相較於興趣嗜好讓我們放鬆愉悅,熱情則使我們精力充沛
享樂 FUN 是必要的
就像我們總說著生產力,研究提升效率,以至於放棄了所有的嗜好;因為追求「保持聯繫」,我們反而不再有時間陪伴朋友,社交並非只是在網路上點個讚或表情符號可取代的
總是被別人說需要什麼。雖然一切看似滿足,但就只是基本功能,一切的設計概念完全是由他人決定的
目標是找到你的樂趣元素,SPARK 技巧:
為享樂保留空間 (Make Space):清除心理和生理多餘的東西。設立界線來保護自己的時間和注意不被掠奪;保留空間則是給予自己寧靜和開放,讓自己有餘裕去感受。成為一個負責任的成人,也同時注重樂趣,是必須的。你會有更多的精力與良善,讓世界越來越好,
跟著熱情走 (Purse Passions)
吸引樂趣(Attract Fun)
小小叛逆(Rebel)
堅持享樂(Keep At It)
即興發揮
彈奏、畫畫、運動、手工藝等的創作型活動
「大腦中負責表自我的內部網路活動增加,負責集中精神和自我審查的外部網路則會安靜下來」
「像是暫時關掉了自我批判的功能」
沉浸在當下,對所有發生事即時反應
感受真正的樂趣,會不再評斷自己或他人,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開放且有趣的精神
樂趣本身就是一種即興發揮的狀態;熱情,甚至幼稚、玩樂等主題,總是反覆出現在創意工作者上
你喜歡什麼?尋找「樂趣磁鐵」與「樂趣時刻」
就像近藤麻理惠所著的《怦然心動整理術》,我覺得重點不在收納,或者被灌上所謂的斷捨離,而是藉由重新與物品的互動,了解自己心中對物品的喜歡或是物品已完成它的使命。若經歷過其中的慶典,我們將能被喜愛物品所環繞,此外更重要的是你更清楚知道「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」,而這些有時是被廣告行銷強迫賦予你該擁有的欲望。
對某種活動的熱情越是強烈,就越會想要一探究竟,從中得到更多的快樂,也更容易和他人連結,並能夠感覺到真正地活著,進而成為可帶來真正樂趣的樂趣磁鐵。
都市居民的休閒活動已經變成以被動的事情為主:看電影、追劇、打電動等等
除了都市的生活型態所致,也有部份是因為現今速效多巴胺過於易取得
若我們想要抓回對休閒時間的控制權,需要積極拓展熱情、興趣和嗜好,才能有機會與螢幕裝置上那些輕鬆、被動的娛樂競爭。
排除干擾你 FUN
有些人滋養我們的生命,有些則是毒性的關係,只會榨乾我們的能量。到了一個時間大家紛紛結婚、生小孩,有些人是真心,有些則覺得年紀到了,該踏上這條路承擔責任,把握機會,只為了證明自己,不讓他人失望。
注意力時間是重要的資源。
為了減少家庭上遇到憤怒的感覺,我們應該將家庭生活也視為一份工作。把所有維持家運作的有形、無形責任及勞動,都給予清楚的定義,並且明確分工,然後定期和另一半進行溝通,討論有什麼新狀況或未完成的工作,並決定每個人的負責項目。
許多事不說出來,或是應該說沒有一個固定規律的管道可以拿出來定義。通常懷抱憤怒的那個人,時常是負責維持家庭功能的「隱形勞動」者。
雖然另一個人會說「只要你跟我講,我就會去做了」,但實際上最多精神負擔的人,是實際上去「想到且規劃」的人。執行反而是最其次,卻得到功勞的人
記錄你的「不辦清單」,藉由事先寫出受到吸引,其實是浪費時間的事,如此遇到感覺想做這些的時候,就可以阻止自己,為真正重要的事保留空間
提前思考你不想浪費時間的事,對事情說「不」,就可以不需要什麼意志力去克服。「克服」只是閃躲,而不是征服
讀後閒聊
是本我讀完,卻耽擱許久完成心得的書。藉由書籍讓自己從各個角度了解自己,讓自己變得充滿喜悅與平靜,相信一切的體驗是幸福值得的,我很棒。
🗂️ Metadata
凱薩琳.普萊斯《FUN的力量 THE POWER OF FUN: How to Feel Alive Again》
出版社: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
出版年份:2023/09